x
A+

家风故事 —— 外公的故事

摘 要

为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继承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出版“尖兵”,出版集团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家风故事”征文活动,得到全体员工积极响应。现将2021年征集的优秀作品陆续发布,希望大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内生动力。

编者按:

为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继承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中的出版“尖兵”,出版集团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家风故事”征文活动,得到全体员工积极响应。现将2021年征集的优秀作品陆续发布,希望大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内生动力。

外公的故事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三组不同的数字分别见证着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艰辛历程。100年来取得的成就确实值得我们骄傲,这与建党第一代革命者、建国第一代建设者的浴血拼搏和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没有他们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没有他们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初创出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如今的辉煌成就不知会晚到多少年。当祖国像一个矫健的青年为最后的超越全力冲刺的时候,第一代革命者已经永存于我们的记忆,第一代建设者们也正步履蹒跚地走向人生的暮年,悄悄地退出历史的舞台。

我的外公就是第一代建设者中的一位。

一、外公的三个身份

1935年,我的外公出生于江苏省新沂市的一个地主家庭。按说这样的出身,即使不是锦衣玉食,也应是衣食无忧。幼年的外公确实过了几年这样的日子。但那毕竟是三四十年代,正值国家战火纷飞、饱受苦难的年月。抗日战争打得最艰苦的那几年里,外公的家乡一直属于敌占区。

外公命运的转折点是1948年的淮海战役。1948年的淮海战役,外公的家乡正好处于战场中心。为躲避战火,几十万人被迫舍弃家园,外出避难。那一年外公刚满13岁,也跟着年长他十几岁的堂兄逃离家乡躲避战火。之后就是一段东躲西藏的日子,直到有一天遇见一支解放军部队。部队里缺个伙夫,人家看外公的堂兄身强力壮,便将他编入后勤部队负责背做饭的大铁锅。因为外公的堂兄坚持要带着外公,所以外公也跟着进了部队。后来有一天,一位首长无意间瞅见外公,看外公眉清目秀便问了外公几句话,发现外公不仅聪明伶俐而且知书懂礼,就把外公编入了部队的文工团。自此,外公由一个地主家的少爷正式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

一九四九年后,外公所在的部队调往贵州,本来外公是被推荐去部队学校读书深造的,但外公因为惦记家乡孤身一人的外曾祖母,便放弃了这次机会,复员回了家乡。三年后外曾祖母去世,从此外公对家乡再无牵挂。那时正是第一个五年计划轰轰烈烈、大干快上的时期,工人是那个时代最令人向往的身份。部队的经历开阔了外公的眼界,他开始寻找走出家乡的机会。也就在那个时期,西北地区陆续发现了许多矿藏,那正是工业建设急需的原料。国家号召年轻人到祖国的大西北去搞开发建设。外公从报纸上看到消息,便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宁夏石嘴山市,成为了石嘴山矿务局的一名工人。再后来遇见了在同一个煤矿当工人的、来自山东的外婆,便在这里成家立业,一直待到现在。宁夏也成了外公外婆的第二故乡。至此,外公的身份从一位复员军人变为一名矿山工人。

二、外公的三份工作

外公的第一份工作是文工团的小战士。除了在话剧中饰演角色,外公最主要的工作其实是乐队的黑管手。但最让我吃惊的是外公居然还会表演杂技——转盘子。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外公一直是一个非常严肃,甚至有点严厉的人,所以我很难想象外公在舞台上表演杂技的样子。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外公哈哈大笑,说革命工作只要有需要就得干,哪里能挑三拣四呢!

那时文工团不仅要在机关里演出,更多的是要下连队给一线的战士们表演。演出的地方有时候特别偏僻,要坐很久的汽车,再走很远的山路。俗话说贵州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除了应付恶劣的天气和崎岖的山路,还要提防野兽和土匪的袭扰。往往等到了演出地点,已经累得人仰马翻、筋疲力尽。但时间总是很紧迫,稍微休息一下就得马上开始演出。想到那时的外公也就是个快上大学的学生,我不禁问外公,这么艰苦的环境是怎么忍受下来的。外公说确实很苦,但外公在前线看见过很多牺牲的战友,跟他们一比,就觉得什么苦都微不足道了。

外公的第二份工作是公社会计,是外公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后那几年从事的工作。外公很少谈自己以前的事情,2006年,家人陪外公回家乡扫墓的时候,才知道外公还有过这么一段工作经历。

外公的第三份工作是电工,负责维修矿山上的各种电气设备。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外公是怎么成为一名电工的,幼年时只读过三年私塾的外公如何接受了这样一份工作,甚至后来还干得那么出色。外公说,这个工种并不是他自己选择的,是组织把他分配到机电科。这个科室的人员除了几个大学生外,其余的人大都是技校毕业生。而外公是完全没有这方面专业知识的,但是外公没有就此退缩,他有自己的一套办法,那还是他在部队里学习吹黑管时自己用过的土办法。一般人学习乐器是先识谱再演奏,但外公那时没有那个条件,他和别的几个年轻人都是文工团的老师傅手把手教出来的。一支曲子学会了,就反复练,练熟了就上台表演。别人学到这就止步了,但外公没有。外公把曲子练熟了还要去找乐谱,找到了就对着乐谱练,边练边揣摩,实在不懂了就向别人请教,就这样外公学会了识谱。

到机电科工作后,外公就把这套办法用在了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别人干活时外公就在旁边认真地看,看会了就自己上手干,为了多练手,有活的时候外公都是抢着去干。而下班以后,外公就拿着电路图纸翻来覆去地看,捧着电工书籍反复钻研。就这样外公从一无所知很快变成这个领域的行家里手,成为整个矿务局机电方面的专家。石嘴山矿务局无论哪个单位的机电系统出了故障,解决不了,最后都会请外公帮忙。母亲说他小时候经常会有外公的同事半夜里来家里敲门。一边敲一边喊:“张师傅,某号井停车了,矿长请您去一趟”。每当这个时候,外公都是二话不说,穿好衣服骑上自行车就走。有时一两个小时就回来了,有时得一两天才能回家。

外公在工作方面不仅限于埋头苦干,还勇于创新。他有一项获奖的技术创新,内容居然跟计算机相关。这真得让我吃惊不已,因为我还嘲笑过外公不会用智能手机呢!

外公的工作不仅对技术要求高,还很危险。他的脚曾被电弧击穿,也曾在矿井下遇见塌方被砸断过一节腰椎。外公在工作中付出的汗水被获得的一张张奖状记载着。石嘴山矿务局那时有职工两万多人,每年会评选出十几位劳动模范,这是最高等级的奖项。从1984年第一届评选到1994年外公退休那一届,外公年年被评上,一次都没落下过。1990年外公还被授予宁夏回族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

三、我的收获

现在的中国已今非昔比,综合国力空前强大,物质生活充足丰裕。但如今辉煌成就后面那些尘封的斑驳岁月,似乎逐渐被人们淡忘。我无法想象一个十岁时出门都要长工背着的少爷,突然之间家道中落,十几岁便入伍时这个少年是如何坚持的;无法想象当他在山林里突然遭遇野猪的时候,当他在几百米深的井下巷道里,被塌方的煤块砸倒在地下的时候,他内心经历过怎样的恐惧和绝望;无法想象他又是怎样克服心障,再次走上那危机四伏的山路,再次下到逼仄漆黑的井下巷道中去工作。外公靠着这种百折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才挺到了今天。外公这一代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以舍我其谁的无畏精神行走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我们在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时,不能忘记那些前行者,不能忘记他们为这个国家作出的贡献和牺牲。

时代的进步让今天的我们幸运了许多,已经很少有机会面对外公那辈人时常遭遇的严酷境遇,但每一代人都会有自己的困境。迎难而上永不服输的精神,正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利器,我们永远不能丢弃。

供稿人:第三党支部 张颖

来源: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发布日期:2021-11-30 所属分类:环保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