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畲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 年)》,提出,开展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调查编目,对农牧、中医药、传统工艺、民俗和游艺等领域中具有较高价值的传统知识进行抢救性调查、挖掘和整理,开展数字化、影像化记录研究。建立传统知识保护和登记制度,制定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条例。
近日,《畲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出版发行。本书的出版具有多重意义。首先,作为“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编目丛书”首部出版的专著,它为其他民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研究和著作出版积累了经验,是促进我国民族大团结、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文化交流交融的“好教材”。其次,它为畲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保存和传承提供了重要载体,使这些濒临消失的智慧得以系统记录并流传后世。最后,本书的编撰符合国际社会对传统知识保护的呼吁,为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和《名古屋议定书》提供了中国案例;也是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 年)》的丰硕成果。
本书的第一主编和“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编目”的丛书主编薛达元教授,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保护与惠益分享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从 2012 年起就带领团队开始畲族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实地调查和研究,深入畲族聚居区开展田野调查,走访了大量畲族群众和地方专家,将畲族传统选育和利用农业遗传资源的相关知识、传统医药相关知识、与生物资源利用相关的传统技术及生产生活方式、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传统文化、传统生物地理标志产品相关知识等内容,点点滴滴地搜集,忠实地记录下来,反复地进行查证,以编目形式系统整理、精心编写,最终成书。该书内容翔实,分类科学,既有学术深度,又贴近实际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农业(包括林、牧、副、渔)、民族医药、民族文化、文化遗产、地理标志产品、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科研、教育和实务人员参考。